前言
對於作詞、作曲、編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之後,今天要來聊聊混音。
我個人是到很後期才開始認識混音的。
它就像是一位有聽過名字卻不熟悉的人,甚至有時候對於它還會有一種錯誤的印象。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一開始都和我一樣不了解,想要了解的時候,卻又被一堆看起來很可怕的專有名詞給弄得不知道怎麼辦!
這篇文章獻給那時候的我,也獻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們。希望之後不管在哪邊學習混音,都可以更快地跟上腳步,吸收知識!
什麼是混音(mixing)?
混音這階段是安排在編曲之後,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
- 達到每條音軌之間的平衡。
- 確保每一項樂器都能展現自己的特色,不會被其他樂器掩蓋。
- 同時讓它們互相融合在一起,一起凸顯出整首歌的高低起伏、段落特色。
透過以上這些要點,達到混音師和製作人共同想要呈現的樣貌。
混音(mixing)和remix是一樣的嗎?
我自己一開始就是搞混的那一個。
最近剛好看到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所以才想說把這個疑問放進來和大家聊一聊。
應該這樣子說:
- 在一首歌剛剛誕生,“還沒有被混音過”的狀態下,要開始混音的話,就稱作:混音mixing。
- 如果一首歌已經完成了每一個流程,”被混音過“要將它產生新的風格重新編曲、混音的話,就稱作:remix。
一個是從零開始,另一個是重新創作。
雖然都可以是混音的一種,但兩者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唷!
希望我講的方式,能讓你們對於這兩者有更清楚的了解。如果有不同的見解,或是其他有趣的解釋,拜託拜託,底下留言或是寄信給我讓我知道!
靠混音就能夠有完美的作品?
混音的確是音樂製作非常重要的一環。
但必須知道的是,混音的目的是為了讓前面的流程,有更完美的展現。
如果說前面的流程已經是亂七八糟不知道在幹嘛,甚至都無所謂就這樣跳到混音這個步驟,那就不能奢望在混音過後,能夠產生出多好的樣貌了。
音樂製作的流程裡,每一個步驟都是環環相扣的。這個沒有做好,就可能會影響到下一個步驟。
如果通通是自己一手包辦就還好,但如果是和別人合作,就千萬不能抱持這樣的想法了!
雖然很鼓勵大家在創作上自由發揮,但在人與人的合作上還是要保持互相尊重,站在不同的立場去思考設想,才會有舒服的合作模式,同時也可能因為這樣,而產生不同的火花也說不定喔!
混音常見的專有名詞
接下來來聊聊在混音中常見的一些專有名詞,以及它們各自擁有什麼功能。
下次碰見的時候就不會覺得混音是陌生人,可以更進一步的去了解它了唷!
EQ(均衡器)
EQ的中文名稱又叫均衡器,但通常大家都只會叫它EQ。
它會顯示目前音軌所產生的“頻率”。
它有什麼功能?
其實在很多方面上都會需要EQ的幫忙,這邊拿兩種比較常見的功能來讓大家多認識EQ一點。
達到頻率上的平衡
知道了頻率的分佈以後,你就可以去增加(講增益好象會比較專業一點)頻率或是刪減頻率。
讓每一項樂器擁有自己各自的位置,不用去跟人家搶座位。
例如:
- 高頻樂器可以稍微去除一點低頻,更低音的樂器有空間去發揮。
- 頻率相近的樂器也需要各自拉出想凸顯的部分,盡量不要撞在一起。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
如果在刪減頻率的階段沒有做仔細,到後面混音時,會將那些不需要的頻率放大,整首曲子就可能聽起來不太乾淨了。
例如人聲處理上,通常會把100hz以下的頻率去除。
因為那是在創作上是不會用到,也不會需要凸顯的一段頻率。
而每一種樂器也都會有不需要的頻率。
但這就沒有規定哪一項樂器一定要把什麼什麼頻率給刪除,因為每個人對於曲子的詮釋不同,想保留和去除的,一定也都不一樣。
凸顯每個樂器的音色
每一項樂器,包括每個人的聲音頻率,都會有一個段甜蜜點(sweet spot)。
那一段頻率特別能顯示出這一項樂器的特色,也特別好聽。
為了讓樂器相近的頻率做出區隔,不要混在一起,就需要去了解它們在這首曲子中需要凸顯的部分。
調整EQ前可以先了解
以下整理了三個有關於開始調整EQ前可以了解多一點的重點,這樣大家之後混音的時候,也可以更有方向喔!
了解頻率的分佈區段
以Logic Pro X 內建的EQ來做舉例:
頻率顯示的部分為20Hz到20000Hz。
可以先將這範圍內的頻率分成五個部分。
每個人分割頻率的方式不一樣,我這邊會照著 圖解混音入門 這本書所教的來和大家分享切割方法。
而後也可以用這五個部分,去區分每種樂器是屬於哪一個頻率。熟悉了之後,下次發現樂器打架或是聽不見,也就會知道要去調整哪一個樂器了。
了解整首歌曲的樂器分配
開始混音之前,先去了解編曲使用了哪些樂器,並將這些樂器做分類。
例如:
- Pad和弦類
- 主旋律
- 主要鼓組
- 打擊節奏類
等等。
你可以依照你自己的方式去做分類,只要能了解頻率的分佈,並且有方向去調整即可。
試著刪減或是增加頻率
在尋找甜蜜點,或是找出想刪除的頻率時,非常需要不斷的嘗試以及聆聽前後的對比。
- 以增加頻率來說:
找到一個似乎可以的頻率之後,關掉EQ,去聆聽前後的對比,確認是不是自己想要增加的感覺。
- 如果是要找到想刪減的頻率卻又不知道它在哪:
可以先“增加”可能的區段,慢慢的移動,找到最明顯的位置再把它去除。
Compressor (壓縮器)
之前看了幾篇文章,許多專業的老師都強調,compresser這個效果器,如果要細說,其實用好幾篇文章都講不完的。
可見它是個很需要花時間研究的效果器。
所以在這一小段篇幅裡,我只會用最精簡的方式,並且從我的角度來帶大家大概認識認識它。
不過在往後,還是非常建議大家繼續鑽研這個效果器喔~對於混音會非常有幫助的
個人也還在持續進修中…
它有什麼功能?
Compressor的中文意思是壓縮器,功能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壓縮的。
壓縮的會是整條音軌所產生的聲波。
而目的:
- 讓整體音量穩定
- 增加音樂的密度
- 最後將波形塑形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關於它的相關名詞
如何讓效果器知道該怎麼壓縮,會透過:
- threshold (閘門)
- ratio (壓縮比率)
這兩項參數去讓效果器知道
超過多少音量後要壓縮多少比例的音量。
壓縮後若發現音量因為壓縮而變小了,也可以透過make up gain (補償音量) 這個功能,來讓音量增加一些。
至於波型的密度,則是透過:
- attack (壓縮所需的時間)
- release (被壓縮後回復到原本狀態的時間)
這兩項參數告訴效果器壓縮和回復的時間長度來製造自己想要的密度。
DeEsser (唇齒聲消除器)
其實嚴格來說DeEsser也算是EQ、Compressor結合的一種效果器。
它會針對特定的頻率去做壓縮。
因為人在唱歌時會因為唱到某些詞句而產生唇齒音,所以該效果器通常是用在人聲處理上。
唇齒音通常偏高頻,如果處理得不好,可能會變成整首曲子一個惱人的元素,讓聽眾聽起來不太舒服。
Reverb (混響)
reverb可以讓音樂產生空間感。
根據不同的創作需求,去調整需要的空間大小。
通常reverb效果器裡的present(預設效果)就會有:
- room
- hall
- concert
等不同空間效果可以套用。
Delay (延遲)
除了reverb可以製造音樂的空間感以外,Delay在這方面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角色。
另外delay還可以調整延遲的”節拍“。
讓樂器的呈現又多了一份層次感,段落和段落間也有了一個延續性。
Pan (相位)
Pan的功能可以讓音樂產生寬度。
可以將非主要樂器“擺放”至左邊或是右邊。
減少所有樂器都在中間搶位置,最後混在一起產生混亂的情況。
有時候調皮一點,左右來回變化也是可以的。
我的作品裡很常用到這樣的方式去玩,有興趣可以去聽聽看。
建議戴耳機聽會比較明顯喔!
個人的混音步驟分享
由於我還在進修中,並沒有到非常專業,這邊純屬我個人的分享,大家可以當作參考就好。
非常非常樂意和我分享你的做法或是指正我哪邊可以做得更好!
混音前會做的
其實每個人混音的切入點都不一樣。
就像有些人會從主要樂器開始,有些人則會從大鼓、貝斯開始。
這全看個人對這首作品的詮釋方式,沒有一定的規定。
樂器頻率分配
在開始調整之前,我會先將編曲用到的所有樂器做一個分類。
可能會分成:
- 鼓組
- 節奏類樂器
- pad和和弦
- 主奏
依據這樣的分類去做調整
把該去除的高低頻去除,讓真正需要展現的頻率有空間發揮。
調整步驟
低頻樂器
而我個人通常都會先從:
- 鼓組的大鼓
- 808
- 貝斯
低音類的部分開始調整。
因為它們是整首曲子的基底,會希望一開始就把它們處理好。
另外就是個人癖好。
我喜歡低音較重的感覺,所以就會先花時間來調整它們,讓他們能被大家聽見一些。
調整節奏類型的樂器
通常節奏類型的樂器,我都會使用高頻率的配器居多。例如鼓邊、在高頻一點的hi-hat、高頻的percussion等等
所以都會把他們pan到左右邊或是讓他們跑來跑去。
增加一些寬度,也增加一些趣味性。
調整pad、和弦
兩個都加的時候很常會融合再一起,只會聽見一種樂器的聲音。
所以我會先調整他們的頻率,做出區隔。
通常會讓pad的reverb、delay多一些,音量比起和弦再小一些。讓墊在後面的它替曲子產生空間感。
和弦對我來說像是輔助人聲的根,同時又很常跟人聲打在一起被吃掉。
所以除了要注意pad的頻率之外,也會注意和人聲的頻率有沒有撞在一起。
通常我只會加一些reverb在和弦上,很少加delay。
主奏(旋律線)
通常旋律線都會是人聲
所以就先針對人聲,來聊聊個人大致會用到的調整步驟。
要注意,混音前要先把人聲的音準節拍調整好、明顯的口水聲剪掉喔!
- EQ:先將不要頻率去除,找到歌手的甜蜜點,增加那一段頻率。
- Compressor:讓人聲的音量平衡,同時增加它的密度
- DeEsser:去除唇齒聲,讓聲音變得更乾淨
- Reverb 混響:讓人聲產生空間感,聽起來才不會乾乾的。
- Delay 延遲:加一點點延遲,通常會在尾音多加一點,產生延續性的效果。
學習資源推薦
免費資源
在資訊滿滿的時代生活,對於想學習新知識的人真的很幸福!
以下推薦給大家的混音免費教學資源都是youtube上我看過並且認為:講解簡單、有條理能夠更清楚了解混音是在做什麼的影片!
希望對大家也會有幫助!
Link 音樂學校
如果你是用 FL Studio 來製作音樂,那這個頻道你一定要收藏起來!
在最開始介紹音樂製作軟體的文章裡,我也有提到過這個頻道的影片。
這個影片主要針對人聲後製處理,但頻道內還有其他混音的效果器介紹。例如:EQ、Compressor等等
裡面他用的全是軟體內建的效果器,沒有額外使用其他付費的效果器。
所以除了了解混音,還可以知道該軟體內藏著什麼樣的功能喔!
Aaron Cold
用圖解還有生活化的比喻方式來介紹EQ!讓你可以更輕鬆地消化這個在混音方面非常重要的角色!
付費資源
戰犯:嘻哈混音人聲處理課
該課程內容會是以嘻哈人聲混音為主的。不過混音的概念還是可以透過課程獲得的👌🏼
課程會根據不同的嘻哈曲風去做講解,同時也會拿已經上架的作品來做分析,告訴大家製作過程。
如果你剛好喜歡這一類的風格,也想了解更多關於背後製作的故事,這個課程可以參考看看喔!
我自己因為想知道:不自殺聲明的製作過程所以買了這個課程🤤
結尾
對於混音這一塊,我真的還有很多很多要學😭
之所以會打這篇文章,主要是給不清楚混音在做什麼,或是想更進一步了解混音,卻因為一堆學術性名詞,而感到有點害怕的人。(就是以前的我本人)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你的陌生感會降低一些。同時也明白了混音的重要性。
祝,創作愉快
在〈什麼是混音?3個面向出發,讓你更了解它!〉中有 6 則留言
耶咿!看完覺得充滿感激!感謝尼><
有幫到你那就太好了!
謝謝你來看我的文章~
感謝寫得這麼詳細易懂,非常受用!!
能幫助到你真的太好了~
感謝你來我的網站閱讀文章~
很感謝你用心的整理和誠心的分享這麼棒的內容
對於剛踏入混音的我來說
幫助真的很大🥰
真的太感謝你了!!!
有幫助到你真的太好了🥹
要繼續創作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