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作品分析】系列介紹

之前的文章或是貼文常常跟大家說要去參考自己喜歡的作品,然後做分析,就會進步的比較快。但自己翻了一下筆記,才發現自己做的也很少,所以決定開啟這個系列,讓自己多分析一些歌曲,找出不同的創作方式讓自己進步的同時也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與討論。

延伸閱讀:了解音樂的製作流程,創作屬於你自己的音樂

不過也因為是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所以記錄下來的文字可能就會偏主觀一些。內容也不會是完全正確的,只是提供一些參考提供一些不同的方法這樣。

所以!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言或私訊給我唷,整個系列下來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和大家一起討論了期待大家一起推薦自己喜歡的好作品,一起討論其中創作的小技巧或是發現到的酷酷方法!

【Vol.15】aespa 에스파 ‘Whiplash’ 

根據數據顯示,house這項曲風在國外的熱度似乎又更燒了!而Whiplash 這首作品搭配 aespa 的世界觀與專輯概念,結合各種EDM 的元素,特別是techno與house來凸顯“科技感”。

編曲上抓耳的idea包含了簡單、重複與音符易loop的特性。鼓組編排精簡卻律動性極強!透過段落與段落間的反差與驚喜感,讓聽感的新鮮度提高。在“精簡”編制的趨勢下,是個相當值得分析學習的作品!

基本資訊

  • BPM: 126
  • KEY: E♭ₘ
  • CHORD:E♭ₘ、B、A♭ₘ、E♭
  • 來源:Tune Beat、Chordify

Hook

  • 掌握簡單、重複性高的特性
  • 讓六個音處在無限重複的循環裡
  • 主要音色偏向brass
  • 鼓組編排使用house常見的律動

intro

  • 轉場銜接使用reverb量漸多,鼓組automation high cut 的效果漸漸往上推

verse

  • 進主歌以後,reverb的量馬上收回來,創造歌曲段落間的「反差」,來讓新鮮感提升
  • 主要idea使用的音色轉換成較緊實的bass,並且搭配四四拍的大鼓
    • 精簡的搭配,創造出抓耳強烈的律動
    • 讓出空間將主角給人聲
  • 小節與小節間出現的節奏型態與音色是techno常見元素(約15s處)

verse 2

  • 換段落時將持續的大鼓收掉,提早讓clap加入
  • 可能避免單單使用空拍與鼓組節奏切換顯得不有趣和容易猜想,加入了techno常見元素當作銜接的一部分
  • 鼓組加入了clap以及open hihat,讓鼓組更豐富
  • 前一段落只出現一次的techno元素在這個段落開始頻繁出現

Hook

  • 銜接使用riser逐漸往上推(pitch好像有慢慢往上調整)
  • 加強風格用的元素在這邊將節奏變得密集成為轉場的一部分
  • 往前推一後馬上收掉一聲clap並與人聲第一拍做搭配
    • 有點像是想讓人聲先出來當作亮點以後,在進入hook的主體
    • 也是增加新鮮度的一種方式
  • 鼓組整體的架構、idea都沒有改變
    • open hihat疊加了或是換了一個音色
    • 因為屬於高頻樂器,很容易被聽見,因此替換音色的話也可以讓新鮮感提升
  • 加入了brass強調律動與增加力道
  • techno元素也旋律句子的尾端持續出現,增加律動性以外也讓編曲更有層次
  • ear candy還加入了類似彈跳的聲音

Hook 2

  • 這裡的銜接方式和上一段有點類似,只是這次沒有留下東西,直接全部收掉
    • 可能因為要進入一個與前面差別比較大的段落(hook)
  • 這裡的idea同樣是六個音也同樣保持旋律好Loop的特性
    • 音色上比起前面用的飽滿,顯得更破碎與短促,製造出了蠻明顯的反差
    • 想讓這一段和人聲旋律搭配的idea變成主角因此特別空了一段讓它展現,給時間讓聽眾記住
  • 加入了vocal chop,雖然沒有調到很有機器感,但這樣與hook不斷重複的歌詞互相呼應,這樣的元素已經足夠讓整體的科技感提升
  • 鼓組大駕構不變,同樣換了open hihat,似乎用了尾部更長的音色

Verse 3

  • 銜接處理使用快速的小鼓連擊聲
    • 但這邊的音色質地不是屬於乾淨的那一種
    • 也是EDM裡常見的過門手法
  • 基本架構回到了和前面主歌相似的樣子,變化讓人聲的旋律線去做差別較大的調整
  • 透過 open hihat 的音色來做段落間的區隔

Pre-Chorus 2

  • 配器上的架構回到intro的樣子
  • 空間感變得比較大,聽感上比較寬廣的氛圍(添加反差)
  • 人聲旋律上也變得比較有別於前面偏向饒舌的唱法,回歸SM常有的r&b風格
  • 銜接:reverb加大 > riser > 快節奏編排 逐一疊加在一起讓整體往上推

Hook 3

  • 留了有一點長的空拍算當作一個喘息空間,也當作讓接下來段落更強烈的工具
  • 讓那一個常見元素以及拍手聲出來,當作一個預告

Bridge

  • 本來大家可能會預想要接到上一個段落接的hook,卻給了大家一個不論配器還是人聲都全新段落
    • 使用 EDM (我自己比較常在tropical house聽見)的和弦演奏方式
    • 音高逐漸往上、 reverb 加強、鼓組節奏變快疊加在一起的方式往上推

Hook 4

  • 最後再一次給大家的想像讓聽眾滿足
  • whiplash 這句歌詞搭配的配器比起上一次出現的短促和破碎,這次的音色變得空間感更大,似乎有用或者和brass這類型的音色去做疊加或延伸設計

結論

隔一陣子沒有寫歌曲分析相關的主題,整理以後發現自己分析的方向又更廣了一些。也注意到“段落”間有趣的編排,能為聽感上提升很多的新鮮感。即便只是精簡的編排,透過彼此之間的互相配合,也能創造出超強烈的記憶點與律動。

分析歌曲真的能夠學到好多!

希望透過這個系列的內容,可以讓大家更了解這首作品以外,還可以將一套方式帶走,應用到自己喜歡的作品上去做分析,一起往前進!

祝,創作愉快!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