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分享:想告訴以前自己的4件事
自學音樂與創作音樂已經過了幾年的時間,直到近兩年才慢慢領悟到一些以前自己很堅持想追求,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曾經把我框架住,導致創作卡關、思考方向錯誤或是不愉快。
於是今天整理了四個自己如果能回到過去,會想做提醒的事情。也和大家一起做分享,希望能提供一些想法上新的方向。
如果你有任何和我一樣想提醒過去自己的事情,歡迎到ig私訊和我聊聊,或是到DC和大家一起做分享喔!
提醒一:分析歌曲目的
分析歌曲是先前有推薦給大家,平時就能累積自己創作想法並持續進步的方式。
但有時候分析過度,會開始追求每一個聲音都要“一模一樣”。個人認為真的編曲細節一定都只有當事人才會知道,過度執著在某一小部分,除了會讓自己停滯不前,也會失去歌曲分析的目的。
歌曲分析的目的應該要是:了解為什麼要這樣編曲?怎麼將這幾個曲風融合再一起了?音色為什麼這樣選擇?等等面相。
是為了讓頻率更滿?為了讓人聲更突出?還是為了讓idea更抓耳?等等面向。如果有一個很喜歡的音色想要模仿,也可以從這首歌的曲風去分析可能的音色方向,找到關鍵字去挖掘製作方法。
提醒二:Less is more
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一個要一次很多很滿,好像才是有把事情做好的誤區。編曲上也是一樣。
狂加很多很酷的聲音,作品也不見得會很好聽,反倒會變得很雜亂不曉得重點在哪邊。
了解自己該段落的重點,並加入能夠輔助該聲音的元素讓一切平衡,冷靜下來聽目前的作品帶給你什麼,適時的刪減,才是讓作品變得好聽的關鍵。
提醒三:很多plugin不一定就代表會好聽
剛開始做音樂的時候,會很追求網路上大家用的很多plugin,會想一次全部買走。但對於這些插件的了解根本就沒有那麼透徹,如果沒有去研究,那麼他們也只是擺在那裡,假裝和大家一樣而已。
結合上面一點,有時候加很多很厲害的plugin也不見得會讓聲音變得好聽。應該要針對整體的作品去分析,這個段落這個聲音在這裡這個時候,應該需要什麼樣的表現。依此去做調整。
提醒四:多做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先前有推薦過大家獨立音樂島的內容,這邊再一次推薦給大家去聽聽看。
裡面提到其中一項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創作風格,並透過這個風格去找到自己的群眾。要如何建立自己的創作風格?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斷創作。即使是每天創作一小段(歡迎參考我先前的連續100天八小節計畫)也能在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
延伸閱讀:強化創作習慣,創作不卡關:每日八小節製作計劃心得分享
也是透過每一次的創作,才可以了解目前的技能點有哪裡不足需要補強,可以找哪些資源?可以了解到自己需要什麼工具,來讓聲音變得更好聽?黑色星期五的時候才知道設備、pluging要買什麼才對。
另外一個觀念,就是將音樂這個產業分成服務業(為別人做歌)與個人品牌(artist)。在創作音樂的旅程裡如果有想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可以以這兩個方向去思考自己的道路應該要怎麼建立。
總結
學習路上總會遇到很多困惑,但時間久了可能就會莫名其妙過去了,甚至是某一天突然理解到不需要那麼執著在不重要的觀念上。也許未來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文章可以做紀錄,當作自己成長的一部分!到時候再來和大家分享!祝大家創作愉快!